(資料圖)
縱觀國外,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于上世紀70年代開始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含危險廢物),經過40多年的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已發展為發達國家和地區普遍采用的成熟技術,對水泥工業可持續發展和固體廢物處置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自上世紀90年起開始實踐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并在過去20年間陸續出臺各項相關政策,鼓勵支持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目前,我國具有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資質的企業大約有70家,覆蓋20多個省份。在“雙碳”背景下,水泥窯協同處置成為水泥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利潤點。
但同時,有意見認為,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會給專業的危廢市場帶來沖擊,甚至取代危廢企業。
之所以有這樣的擔心,是因為在水泥窯,廢物可部分替代水泥生產使用的原料或燃料,其生產工藝具有無害化向資源化利用危廢的優勢。而且,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是在原水泥窯基礎上進行改造,建設周期短,投資和運營成本相對專業的危廢處置企業來說更低。所以,水泥企業能以絕對的低價優勢在危廢處置領域嶄露頭角,形成了與一些傳統危廢企業相愛相殺的格局。
為了避免危廢處置價格過高或過低,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政府定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2023版)》,其中,部分主要省份對危險廢物處置費進行了定價調整,各地已對不同危廢處置給出了指導價。
“最終行業如何發展?可能在市場規律的影響下,危廢行業的調整是必然的。”業內人士分析,在危廢市場的激烈競爭中,除了水泥廠,既有老牌危廢企業以及環保水務巨頭企業的入局,還有地產等外部力量跨界參與,以及不少散小玩家,參與者眾多,但普遍規模較小、生產能力偏弱,行業前十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不到10%,能處理25種以上危廢的公司僅占全國總數1%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危廢都適合在水泥窯進行處置。目前,水泥窯可處置的危廢種類大概占60%。
據金隅冀東水泥保定區域黨群紀檢工作部喬永紅介紹:“保定區域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項目獲批處置范圍僅涵蓋八大類64小類。”
當下,危廢環境管理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方面,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早在2019年,生態環境部下發《關于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監管能力、利用處置能力和環境風險防范能力的指導意見》指出,適度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項目,將其作為危廢利用處置能力的有益補充。
蕭瑛認為:“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不能完全取代傳統危廢焚燒項目,適合水泥窯協同處置的廢物應該滿足水泥生產對原料或者燃料的基本特性要求,且不能對水泥生產過程和水泥產品質量以及環境安全帶來不利影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