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助力為強鏈賦能,推動解決食品加工行業“卡脖子”難題——
青島產關鍵設備從“依賴進口”向“主動出口”
(相關資料圖)
最近,青島銳智智能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銳智智能”)董事長曹民智非常忙——他剛剛為阿聯酋的食品加工廠發出了一臺智能螺旋式蒸烤機,轉頭又要與來自俄羅斯等國家的客戶進行合作洽談。
這臺智能螺旋式蒸烤機是銳智智能自主研發的大型食品加工設備,也是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生產的該類設備。它不僅在關鍵性能指標上實現了對進口設備的超越,還大幅降低了價格,推動我國相關設備實現了從“依賴進口”到“主動出口”的轉變。
近年來,市科技局聚焦制造業企業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卡脖子”難題,圍繞7條優勢產業鏈和10條新興產業鏈,組織實施多批關鍵技術攻關及產業化示范類項目,持續加大對企業技術裝備創新發展的支持引導力度。這臺設備是“強鏈計劃”結出的“碩果”。
更值得一提的是,從該項目入選“強鏈計劃”支持名單到研發設備投產上市,前后不過半年多時間。這樣的高效率,不僅刷新了青島科技資金支持企業創新的效率,也是我市裝備制造業換擋升級的有力見證。
“高”品質+“低”價格,關鍵設備實現國產化替代
智能螺旋式蒸烤機可以大批量進行熟食加工,是工業級食品加工行業的核心裝備。此前,該設備國內市場始終被德國基伊埃(GEA)集團壟斷。該集團是國際上肉類、熟食深加工設備生產的知名企業,歷史淵源深厚、技術成熟早,已經搶占中國市場多年。
要對國外設備壟斷進行“破局”并不簡單。該設備是工業級食品加工行業里單價最貴、工序最多、體積最大的設備,研發起來不僅技術難點多,對企業創新的資金投入也是個巨大的考驗。多年來,我國也有不少企業嘗試研發諸如“隧道式”蒸烤機等類似產品,但始終未能實現產業化。
銳智智能研發負責人杜崇剛介紹,目前進口設備一次性一小時可批量加工1噸左右的熟食,對比之下,智能螺旋式蒸烤機一次性一小時可加工1.5噸。要在一小時內烤熟1.5噸肉,還得保證每一塊肉都火候正好、外酥里嫩,實現色香味俱全,這就要求設備既要保證內部加熱的均勻性,還要兼顧生產效率,這就是該設備研發最大的技術難點。
“我們前期請教了多家駐青高校的教授,從空氣熱量學等方面進行了流程圖的設計,對產品內部結構進行了優化?!倍懦鐒傉f,“設備最終采用了先蒸后烤、蒸烤合一的加熱方法,選擇了雙螺旋的加熱結構。”在5米多高的設備內部,每道螺旋結構分為10層,銳智智能在風道中設置了“導流”設備,并通過風口設計和電機功率的配合,實現了為加熱蒸汽“規劃線路”,讓蒸汽“指哪打哪”,從而確保了每一塊進入烤箱的肉都能均勻受熱。
目前,智能螺旋式蒸烤機的最大加熱溫度達到了250攝氏度,這是一個能夠滿足所有工業級食品加工需求的溫度。對比之下,進口設備最大加熱溫度只有220攝氏度。更難得的是,在提高最大加熱溫度的同時,該設備還實現了將內部溫差控制在3度之內。這是因為,設備在雙螺旋結構中,優化了蒸汽露點的排列組合,實現了熱氣的內部回收,最大程度避免熱能浪費的同時,也有效提升了加熱效率。
溫度和濕度兼顧還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該設備實現了出成率100%——投入多少斤生肉,就產出多少斤熟食,損耗為零。曹民智告訴記者,實現國產化替代,就是要把核心技術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要讓中國人用上“質優價廉”的國產設備。據悉,目前該產品售價約為進口設備的三分之一,不僅吸引了不少國內客戶的關注,也吸引了來自阿聯酋、俄羅斯等海外企業的訂單。
在食品加工行業,銳智智能的“王牌”很多?,F在,其投入2000萬元研發的禽類自動分割機也進入了最后的優化環節。一只脫毛的雞通過該設備,就可以實現雞翅、雞腿、雞爪、雞脖等各個部位的分離。值得一提的是,該設備還針對中國人的飲食偏好做了“定制”——在每一個雞翅膀的分割中,設備都能實現雞翅中多切1克肉,雞翅尖少切1克肉。這小小的1克肉,每年都能為一家食品加工企業增加數百萬元的利潤。
“硬”支持+“軟”服務,創新形成良性循環
這樣一個革命性的大型設備之所以能誕生于一家民營科技企業,既要看到企業在其中的堅守與付出,也要看到科技“硬”支持和“軟”服務在其中的助力。
認定高企補助、企業研發投入獎勵、產業領軍人才團隊獎補、高企上市培育庫研發投入獎勵、創新創業大賽獎勵、“強鏈計劃”支持……來自市科技局科技服務中心的統計顯示,自2017年至今,銳智智能已經累計獲得科技資金支持逾750萬元。
可以說,這家科技企業的成長就是青島加碼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縮影,就是青島以科技賦能,推動制造業轉型發展的具體嘗試。
多年來,在科技項目的支持下,銳智智能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已經多次實現關鍵設備的國產化替代。例如,其研發的稱重式分級機實現了以料盒式代替履帶式稱重的方法,將國外設備每分鐘稱重分選150件的速度大幅提升到國產設備的每分鐘320件,還首次實現了適用于對凍品的分選。目前,該設備已經實現100%國內市場占有率,將設備的售價從進口的每臺五十萬元大幅降低至每臺6萬元。
對于食品加工設備而言,仿制沒有前途,創新才是未來。在研發創新的支撐下,銳智智能從食品初級稱重到食品精細分割再到食品深加工,正不斷提升核心技術,推出更多有中國自主權的核心設備,并逐步向全球輸出著食品加工的“青島方案”。
曹民智告訴記者,之所以這么舍得在研發上投入,得益于科技資金的支持為企業掃除了發展的后顧之憂。“我們加大研發投入,獲得科技項目支持,取得創新成果;有了科技資金支持,再拿來進行研發投入。這是一個以科技項目扶持為核心的良性循環?!彼f。
最近,企業又拿到了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能力提升工程”的獎補資金25萬元。這個項目的申報,就是市科技服務中心為企業配置和推送產學研合作資源,“點對點”服務到企業的。經過多次摸排、調研、走訪,市科技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對科技企業“如數家珍”,對重點科技企業的發展現狀、優勢和需求十分清楚。因此,有了合適的科技項目支持,相關部門就能精準地將信息“定向”投送給適合的企業,為企業發展助力。此外,經各級科技部門“牽線搭橋”,銳智智能還成功與中國海洋大學等多所駐青高校達成產學研合作,多位教授專家成為了企業發展的“智庫”。
不僅有資金撥付的“硬”支持,也有貼心陪伴的“軟”服務。通過出臺硬核科技政策,提供精準科技服務,青島用自己的方式,摸索出了一條賦能科技企業發展、助力產業升級轉型行之有效的路徑。(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文/圖 通訊員 范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