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光緒帝。 在他之前,他是同治末代皇帝。 在他之后,宣統帝也是空前絕后。
光緒皇帝的前任淳皇帝, 十九歲就死了,沒有留下一個男人和一個半女人。 阿魯特王后在皇帝駕崩時懷上了龍種,這只是野史,歷史上沒有確鑿的證據。 清朝的皇子和皇帝大多在正式結婚前就發生過性關系,而那些在嫁給福晉之前就生了孩子的先例也不在少數。 同治皇帝同治十一年(1872年10月)九月大婚,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駕崩。 不可思議的是,宮女活了兩年零三個月,沒有留下一絲血跡。
光緒皇帝自己也死了,享年三十八歲,身后也沒有留下一男一女。 這太反常了!
(相關資料圖)
光緒皇帝娶了一個皇后,兩個名妃,身邊還圍著一群群年輕的宮女。 光緒十四年十月(1888年11月)結婚,光緒二十四年八月被囚禁在英臺。 近十年來,雖然在政治上難以伸手伸腳,基本上就是個傀儡皇帝,但他的性生活還是有較大的自由度,尤其是和自己心愛的珍妃在一起,夫妻生活堪稱 甜的。
光緒帝在英臺坐月子期間,葉赫那拉皇后一直陪伴在身邊。 光緒皇帝住在含元殿,皇后住在對面的香香殿。 葉赫那拉家族在后宮混了幾十年。 光緒皇帝對她興趣不大,但也絕不是沒有動過半根手指。 史家說,《承興書》很少留下光緒帝與皇后性生活的記載。 “極少”并不代表沒有,雖然這很有可能是皇帝被“親父”恐嚇之際的戲碼。 遺憾的是,皇后雖然傷心又瘋狂,也沒能為皇上生下一男半女。
光緒皇帝和他的妃子慈禧太后,都渴望龍子,或者鳳女,但心都痛了,希望最終變成了絕望。
愛新覺羅一族皇族悲痛萬分。 據史料記載,光緒皇帝的繼任者宣統皇帝溥儀活了61歲,這也是史無前例的。
連續三個朝代的皇帝,沒有留下一個男人半個女人! 他們忘記記錄了嗎? 相信歷史學家不會大意到這種程度。 “不孝有三種,無子孫為大”。 身處中原兩百多年,浸染儒家文化的愛新覺羅皇室,想必以皇帝的生育能力為榮。 如果沒有成年的太子,哪怕有早夭的兒子,哪怕有早夭的女兒,史家們也會不遺余力鄭重記載。 皇帝有生育能力,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尊嚴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學家敢不管,他有幾個腦袋?
同治帝-光緒帝-宣統帝,三個朝代的皇帝都滅絕了。 人們不禁要問:愛新覺羅王室到底怎么了? 清朝到底怎么了?
對此,廣泛查閱相關史書傳記,并未發現任何研究成果。 探究這三位皇帝不孕的原因,雖然對研究清史,尤其是研究清朝皇權具有重要價值,但難度顯然很大。 主要原因是皇帝本人早逝,那個時代的太醫不敢探究此事,也沒有留下直接的醫學資料,因此難以展開研究。 于是,為什么連續三任大清皇帝都沒有生育,就成了歷史的天空中飄蕩的一團疑云。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我們隱約可以看出很重要的原因。
可以說,晚清三個朝代的皇帝都沒有子嗣,這與滿清皇室的婚姻習俗有關。
按照滿清皇室的婚俗,丈夫死后,妻子可以傳給丈夫的弟弟,甚至可以傳給兒子或侄子。 這種原始的婚姻習俗把女性視為一種財富和交配工具。 清太祖努爾哈赤臨終前囑咐:我后一百年,小兒子和大福晉將由兄長收養。 大福晉指的是努爾哈赤的原配夫人,大哥指的是努爾哈赤的長子代善。 有人認為,努爾哈赤所說的“過繼”,是指他死后,將妻子過繼給兒子代善。 皇太極時代,芒古爾·泰貝勒死后,他的眾多妻妾都分給了侄子豪格、月托; 槍手作為他的妻子。 太子蘇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極的弟弟,按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舅舅。 但豪格的第一任妻子博爾濟金家族,是他的舅舅多爾袞之一。妻妹(元妃)。 侄子豪格死后,他的第一任妻子博爾濟金被舅舅多爾袞逼迫娶他為妻。
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與其子順治帝的婚姻,都是典型的近親或亂倫。 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為統一女真部族,娶蒙古科爾沁之女貝勒明干為側妃,這是與蒙古部族的第一次聯姻。 后來,他的四個兒子都娶了蒙古女人。 尤其是他的八子皇太極,為了對付強大的明朝,積極推動滿蒙通婚。 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后,五宮的妃子都出自蒙古的博爾濟金氏,其中三位美貌的妃子,論輩分都是姑侄。 先是姑姑博爾濟金于明朝萬歷四十年(1614年)嫁給貝勒皇太極。 后來,她被尊為孝端文皇后,生了三個女兒; 隨后,天命十年(1625年)春,她13歲的侄女嫁給了當時還是貝勒的皇太極,被封為永福宮莊妃。 她為順治帝福臨生下了三個女兒。 莊文皇后; 后來,天從八年(1634年),她的另一個二十六歲的侄女,莊貴妃的妹妹,也嫁給了繼承汗位多年的皇太極,被封為陳妃。 生了一個兒子,兩歲就夭折了。 據統計,皇太極在位期間,滿族貴族與蒙古科爾沁部落通婚多達18次。 皇太極之子順治帝嫁給近親或像其父亂倫:孝莊文皇后的兩個侄女均嫁給了順治帝,一個被封為皇后(即孝惠皇后,后被廢為妃) 靜),還有一個叫淑惠妃。 順治皇帝娶的兩個妻子是同伯的兩個女兒,都是他的表妹; 后來,孝莊文皇后的一個侄孫女嫁給了順治皇帝為妻,后來被封為孝惠章皇后。 也就是說,順治帝不僅娶了兩個堂妹,還娶了自己的表妹和侄女。 在蒙古科爾沁部落首領莽古思看來,他將自己的女兒(孝端文皇后)嫁給了皇太極,又將兩個孫女(孝莊文皇后和陳妃)嫁給了皇太極,后來又娶了兩個孫女( 靜妃和淑惠妃)和皇太極之子順治皇帝福臨的曾孫女(孝惠章皇后)。
為了加強與強大的蒙古部落的聯盟,金國大汗、清朝皇帝貝勒等貴族不僅娶了蒙古女子作為妻子,他還把女兒嫁給了蒙古王公貴族。 清朝開國時期,清朝開國皇帝太極將長女嫁給了四女,幾個十二、十三歲以上的女兒,分別嫁給了蒙古各部落的王孫。 其中,三女固倫端靖公主和四女固倫永穆公主分別嫁給了孝端、孝莊兩位皇后的后裔。 其他幾個女兒在皇太極死后相繼出嫁,其中大部分也嫁給了蒙古國王的孫子。 清政權入主中原后,北方繼續親近,加強與蒙古各部落的政治聯姻,仍是歷代清帝奉行的基本國策。 在這里,也有近親結婚,甚至亂倫結婚。
清朝入關后,受中原禮教的影響,皇室的近親婚配和亂婚逐漸受到限制。 康熙朝規定,在讀選秀女郎時,若秀女屬嫡系近支或母族愛新覺羅之女,則應申報。 嘉慶朝規定,賈恩在挑選秀女時,不得選擇屬于皇后、貴妃、貴妃的親屬、姐妹的。 規章歸規章。 事實上,近親婚姻和亂倫婚姻仍然存在。 順治帝娶了一等侍衛佟國威的姐姐佟嘉氏,佟嘉氏生的第三個兒子就是康熙皇帝玄燁,后被尊為孝康章皇后。 后來,康熙皇帝娶了童國維的女兒,就是孝義仁皇后; 孝義仁皇后的一個妹妹也嫁給了康熙皇帝,后來被尊為敦義皇帝。 也就是說,康熙皇帝娶了同父異母的兩個表妹為妻。 對于康熙帝來說,佟國維既是舅舅,又是岳父。 清朝末年,光緒皇帝同時迎娶了前任大臣昌緒的兩個女兒塔塔拉,兩姐妹分別被封為金品和貞品。 這種現象很多,以上只是其中兩種。
早期的女真(滿族的前身)只有3萬人,而蒙古有40萬騎兵。 弱小的滿族實現擴張野心,追求滿蒙通婚,是明智之舉。 金國大汗,清朝歷代皇帝、國王、貝勒大帝娶蒙古女子,將女兒嫁給蒙古王公孫女。 有嚴重的近親結婚甚至亂倫婚姻。 他們中的一些人非常親密,以至于他們的姑姑和侄子嫁給了同一個人。 滿蒙通婚的結果,帶來了滅明、奪取中原的輝煌勝利。 同時,近親婚配和亂倫婚姻也為滿清王室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縱觀清朝歷代皇帝,普遍生育越晚,生育能力越差,早產兒比例越高。
建國皇太極皇帝(崇德皇帝)51歲去世,可查的名妃有15人。 以這十五位妃子為基礎,她們與皇太極共育有十一個兒子,十四個妃子。 一個女兒。 十一個兒子中,有七位已經年滿十六歲,四位早夭; 十四個女兒,十六歲以上十三個,只有一個十五歲就夭折了。 過早死亡的兒童比例為 20%。
第二位皇帝福臨(順治皇帝)死于天花。 他有很多孩子,共有八個兒子和六個女兒。 可能與近親結婚、近親結婚有關。 兒子中有4個早逝,6個女兒中有4個16歲以上,但只有一個女兒嫁人,其余未成年就夭折了。 過早死亡的兒童比例為 43. %。
三世皇帝玄燁(康熙皇帝)享年六十八歲。 據不完全統計,他一共有五十五位皇后妃嬪,還有三十五個兒子,十個女兒中有兩個,有十二個是兒子長大后封爵的,十六歲以上的就有八個。 過早死亡的兒童比例為 51%。
接下來幾位皇帝的生育能力有所下降,但并沒有太弱。 四世皇帝胤禛(雍正皇帝)去世,享年五十六歲。 他自稱“清心寡欲,自幼脾氣暴躁,即位后宮中人寥寥無幾”。 據《清史稿》記載,他娶了一個妃子七人,生了十個兒子,四個女兒。 第五位皇帝弘歷(乾隆皇帝)享年八十七歲。 他有31個皇后、妃嬪、妃子,還有17個兒子和10個女兒。 六世皇帝永琰(嘉慶帝),時年五十九歲。 他有妃、妃、妃十四個,卻只有五個兒子九個女兒。 其中,大兒子只活了三個月就死了,還沒有取名; 七個女兒未成年就早早夭折,出嫁的皇三女也很短命,分別只有31歲和28歲。 死。 兒童過早死亡率高達57%。
第七任皇帝閔寧(道光皇帝)去世,享年六十七歲。 他有名貴妃子二十名,生有九子十女。 死了,十個女兒只有五個長大,最大的只活到三十四歲,其他四個二十出頭相繼死去,早死比例很高高達 37%。 而且,論醫療條件,道光時代比皇太極時代要好很多。 皇太極經常帶著妻兒浴血奮戰,有時甚至有生命危險。 沒有優越的生育條件和醫療條件; 是皇上,張開架勢做皇帝。 妃子們的生殖保健和孩子們的醫療條件在世界上絕對是一流的,但與祖上和開國皇帝皇太極相比,生育的孩子數量要少得多,而且生育的比例也很高。 過早死亡要高得多。 .
八世皇帝懿▲(朱)(咸豐帝)一生風流,擁有十九名名妃,卻只生下兩子一女。 長子出生太早,取名后就去世了,女兒只活了二十歲,活下來的兒子后來成了同治皇帝。
咸豐帝的生育能力還不是最差的。 此后,同治皇帝載淳、光緒載天、宣統皇帝溥儀均無子嗣。 愛新覺羅王族代表的生育能力,就如同他們所推崇的武術一樣,被徹底廢除了。
對光緒帝來說,因為是傀儡皇帝,政治抱負無法實現,婚姻也很不幸。 受近親婚配和亂婚的影響,她的身體很差,患有遺精、頭痛、肺結核、脊椎痛等多種疾病。 尤其是長期遺精癥是他喪失生育能力的重要原因。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即??光緒皇帝駕崩前一年,他親自探查并寫下了自己病機的原因:“遺精之病,將持續二十年, 前幾年每個月會出現十幾次,近幾年一個月不超過兩三次,而且在沒有做夢或不做夢的時候,冬天更頻繁。 漏少者,不是漸好,而是腎經太虧,不能泄故。” 光緒帝生于同治十年(1871年8月)六月,寫病原時已三十六歲。 多達十幾次。 三十出頭,他已經到了幾近失能的地步。 如此致命的疾病,再怎么刻意播下龍種也是徒勞。 光緒帝能寫出這種超級私密的東西,膽子很大。 同治皇帝和宣統皇帝沒有兒女。 他們有這樣的超級隱私嗎?
在封建時代,皇帝的滅亡不僅是皇室的不幸,也是整個國家的不幸,常常引發政治浩劫。 加載懿、榮祿之輩,乘光緒帝滅亡的空子,配合慈禧太后立溥儀,罷免光緒,在政壇上鬧出不少風波。
三個朝代的皇帝相繼去世,清朝是世界末日的征兆。 就在這陰霾之中,曾經輝煌一時的封建王朝,正在迅速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