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第3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9月8日上午,上師大附屬黃浦梅溪小學啟動首屆“清溪好教師”評選,并推出教師隊伍建設三大計劃,為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師德涵育制定標桿和目標。
記者獲悉,此次學校推出的教師隊伍建設三大計劃包括:“眾智匯溪”教師發展成長計劃、教師綜合素養賦能計劃和師德師風社區實踐計劃。
今年是周蕓佳老師工作的第一個年頭,她和同樣年輕的陳雯靜老師一起,加入了五年教齡以下的“潺溪”團隊。“溪水潺潺,雖然流速不快,卻發出動聽之音。”她們認為,這個階段要積累和沉淀,為探索更遠、更高處蓄力。在“眾智匯溪”里,全校教師按照教齡,分別加入“潺溪”“湍溪”“瀾溪”三個自主發展團隊,在高校和基礎教育及本校優秀教師的引領下,實現優勢成長。
陳雅萍和蔣佳璐老師加入了6-10年教齡的“湍溪”團隊,“這個教齡的我們,也許會因為難以突破職業瓶頸而倦怠,也許正被瑣碎事務打磨得缺乏斗志。”但是“湍溪”團隊讓她們感受到希望與活力:“只要水流保持湍急的狀態就不會斷流,一定會噴涌。”
“職稱評好了,就船到橋頭車到站了嗎?”虞靜在11年及以上教齡的“瀾溪”團隊,遇到了與她有著同樣困惑的同伴,“年輕人能力強、點子多,我們的法子是不是落伍了?”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更具個性的孩子、與日俱增的期待,“瀾溪”團隊致力于讓四平八穩的狀態,起些波瀾,有些改變。”
歷史上的梅溪小學,曾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所由國人自辦的新式小學。在校長張葉清看來,三項師資隊伍建設計劃旨在不斷提升廣大教師的教書育人水平,不斷優化師德師風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養成,不斷強化投身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黃浦實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未來,我們將不斷借鑒先賢智慧,借力高校資源,借勢教育綜改,向打造一所辦學品質高、師資隊伍強、教學質量佳的優質公辦小學而不斷奮進。”
本學期,學校還將推出教師綜合素養賦能計劃,聘請多位上師大的專家教授擔任導師,助力梅溪教師在專業化發展方面實現大的跨越。“三大計劃”中的師德師風社區實踐計劃,通過組織教師參與社區為民服務、志愿者服務和精神文明建設,在實踐中涵育師德。
當天,學校還啟動了首屆“清溪好教師”評選。據了解,“清溪好教師”的四條標準——愛黨愛國,不忘初心;深耕“和厚”,教學精熟;以生為本,嚴愛相濟;身正為范,嚴于律己,既對標“四有”好教師要求,又彰顯辦學特色和傳統。
上觀號作者:上海黃浦